查看原文
其他

同心同行 致敬致远丨广州市文联筹委会成立历史回顾

广州市文联 南国文艺 2023-04-10



70年筚路蓝缕,使命召唤;70年沧桑巨变,重任在肩。1950年10月1日,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典礼隆重举行。今年是广州市文联成立70周年,“南国文艺”特别推出“同心同行 致敬致远”专栏,共同回顾广州文艺与文联事业的发展历程,在凝视出发点中重温我们的初心, 在回望来时路中铭记我们的使命。新时代,我们,再出发!



1950年金秋,广州在满城欢乐气氛中庆祝解放一周年。来自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的文艺名家和文艺工作者齐聚羊城,参加华南文艺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各路文艺家济济一堂,盛况空前。会上成立了广州市文联筹委会,从此广州文艺界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承先启后,创造了七十年的辉煌。回顾这段历史,对于缅怀前辈、激励后人有重要的意义。



广州市文联筹委会成立



1949年7月2日,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成立全国性文学艺术界的组织。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叶剑英率华南分局领导机关进入广州。叶剑英兼任广州市军管会主任、市长、中共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因当时文艺家在广州较多, 1949年12月10日,以欧阳山为主任委员的华南文联筹备会筹备成立华南文联、广东省文联和广州市文联筹备会。1950年9月25日至10月1日,召开华南文艺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叶剑英同志亲自参加了会议。会议的第六天(即1950年9月30日)广州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会议开幕。选出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七十七人,并选出陈翔南、胡根天、丁波、周国瑾、符公望为召集人。1950年10月1日,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筹备会正式宣告成立,隶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是紧跟在同年5月成立的北京市文联、6月成立的天津市文联、7月成立的上海市文联后,最早筹备成立的市级文艺人民团体之一。


1950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出席第一届华南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图为签到现场。



筹委会领导成员均为久经考验的革命文艺家



1950年9月30日广州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会议选出了广州市文联筹委会成员:


常设委员会主任:陈翔南  
常设委员会副主任:丁   波
                               胡根天
                               周国瑾(驻会专职干部)
常设委员会秘书长:符公望(驻会专职干部)
常设委员会副秘书长:李鹰航(驻会专职干部,1962年10月20日补选)
以上六位筹委会成员均为久经考验的革命文艺家。除了丁波是湖南人,其余五位均出生于广东本土。他们经历过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同时也在文学艺术界取得杰出成就,是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组织能力的文艺行家。他们肩负着团结和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实现文艺创作的发展和繁荣而奋斗。

主任:陈翔南(1914 — 1987)

广东顺德人。1935年加入中国青年同盟。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广州特派员、市工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广州市委委员、副秘书长、宣传部代部长,省体委副主任兼广州体院院长、党委书记,广东省政协委员等职。


副主任:胡根天 (1892 — 1985)

广东开平人。画家、美术教育家。1922年创办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50年后历任华南文联委员兼美术部部长省立博物馆馆长及广州人民博物馆馆长、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


副主任:丁波(1915 — 2001)

湖南衡南人。1937年在延安“抗大”学习,1938年入党,后调任中共衡阳县委组织部长,从事秘密工作。历任抗敌演剧五队、中国歌舞剧艺社、华南文化工作团主要负责人,在华南战区和南洋进行团结抗战的宣传演出。1952年后任广州市文化局局长、广东省文联副主席。1977年任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


副主任:周国瑾(1921 — 2005)

广东广州人。1943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历任广州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校长,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广东省文联第一届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2年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个人成就奖)。


秘书长:符公望(1911 — 1977)

广东佛山人,粤中纵队政治部文工团团长,华南文联秘书处副主任,广东作协专业创作和行政工作。长期从事方言诗、歌词、说唱等通俗文学创作,直至解放初期。有作品《中国人民翻身大合唱》获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举办的全国群众歌曲创作三等奖。


副秘书长:李鹰航(1916 — 1999)

广东台山人。1938年5月,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毕业后留校当研究生和助教,李鹰航以老师冼星海为榜样认真研究民族音乐传统文化。创作了歌曲30余首。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的英模大会上,被评为文艺界甲等英模。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当研究生和助教。当时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从武汉来到鲁艺任教,冼星海与李鹰航很快就结下了师生情谊,他们从三弦合作谱曲到独奏,建立深厚的情谊。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其中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由李鹰航弹奏三弦。1955年春,李鹰航回到广东,出任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组建了中国音乐协会广东分会,并当选为第一任主席。1962年10月,李鹰航当选为广州市文联首届副秘书长,并在第二、三届被聘任为顾问。




 


筹委会成立之初的机构设置与工作开展



完善机构设置和各协会筹备处。1950年10月,广州市文联筹委会成立以后,机构设置也逐步完善,设有秘书处、文学工作者协会、音乐工作者协会、美术工作者协会、戏剧工作者协会、舞蹈工作者协会、等五个筹备处。还有创作部、组运部、福利部及《广州工人文艺》编辑部。驻会人数达四十多人。筹委会会址在广州永汉北路7号之一。

创办《广州工人文艺》(月刊)杂志。《广州工人文艺》是一本工人的通俗文艺刊物,有小说、诗歌、连环图、演唱材料等,可供文娱和学习文化之用。有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筹备会出版,主编符公望。每册定价一千元,相当于人民币一角。徐楚是符公望的妻子,曾在《广州工人文艺》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兼人事科长,据她回忆:当时在二楼是会议室,编辑部设在三楼、办公室人事文书会计在四楼,七楼是饭堂。编辑部平常都深入工厂辅导工人写作。著名漫画家廖冰兄也曾参与编辑部的工作。《广州工人文艺》自1951年11月创刊,共出版了十七期,由于市文联的业务调整,从1953年6月开始,《广州工人文艺》由市总工会接办。


广州市文联筹委会编辑的《广州工人文艺》

办公地点位于广州文脉的核心地段。广州市文联筹委会会址在广州永汉北路7号之一。这个地址印在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筹备会出版的《广州工人文艺》杂志上,与档案资料上的记载相吻合。

为了进一步了解广州市文联筹委会原址的情况,《广州文联志》编辑部按照广州市文联提供的历史照片,到北京路实地考察和到房管部门查询,证实永汉北路7号之一即现在的北京路233-235号,是一座七层的骑楼建筑物,位于北京路与惠福东路的交界,对面就是广州人熟悉的永汉戏院。这栋大楼历经沧桑,至今仍基本保留着历史原貌。成为了北京路步行街的一部分。在中共广州市文联组织史档案上,永汉北路7号备注为永汉北路“金龙酒家旧址”,经过查阅广州市政协网站《广州文史》,显示这座与哥伦布大楼相连的大楼是“仙湖楼”,曾经是广州最早的茶室之一“仙湖茶室”所在地,后来该茶室转为“天龙酒家”,因此,档案上的“金龙酒家旧址”很可能是“天龙酒家旧址”之误。

国庆装饰以和平鸽为主题引人注目。1952年国庆前夕,广州市文联筹委会把地处广州市最繁华地段的“仙湖楼”立面装饰一新,挂起一颗红星和八面红旗以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周年”巨幅标语。中间一幅毕加索为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所画的和平鸽分外醒目,在永汉路闹市吸引着众多市民的目光,这是市文联在广州解放初期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形象宣传。著名漫画家廖冰兄(1915 — 2006) 1950年从香港回来,任广州市文联(筹)编辑出版部部长。他把这个任务交给漫画家曾钺(1919.4 — 2008.3)。曾钺1951年从香港回到广州,他接到第一件工作就是为广州市公安局绘制镇压反革命大会十多米高的宣传画。当时朱光市长检查会场,发现还有一幅宣传画未画,只有一天时间,于是就把这个任务交给广州市文联,由廖冰兄将这个任务交给曾钺去完成,曾钺把设计图分为四块,找四个人分工放大,再由市十一中学的美术老师带领十多个学生来个“人海战术”填色,一个上午完成。凭此经验,曾钺被廖冰兄选中,为市文联画“和平鸽”大画,曾钺果然不负重托,出色完成了任务。

1953年初,市文联(筹)的组织机构大调整。编制40多人的组织机构被撤消,从实到虚,只设专职干部,放在市文化局一起开展工作。




广州市文联正式成立



1963年5月,全国文联举行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周恩来总理到会作了关于文艺发展的重要讲话,全国文艺界深受鼓舞。1963年6月,广州市文学艺术界首届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会选出市文联委员会委员90人,并选举产生了市文联领导机构,华嘉当选为广州市文联首届主席,靓少佳、傅祥麟、胡根天、蔡俊三、白燕仔、刘天一、陈仲达为副主席,许诺为秘书长,李鹰航、黎田、王建勋为副秘书长。广州市文联的发展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广州市文联首届主席华嘉

广州市文联首任主席华嘉(1915-1996),是广东省南海市大沥镇大镇村人。一九三二年因家境贫失学,参加了广州的“作者俱乐部”学习写作,开始结识了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朋友。继后又参加“广州文总”领导下的秘密读书会。一九三五年在上海参加党领导的左翼革命组织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广州,翌年春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战初期,为广州《救亡日报》写了大量的战地通讯。后到桂林。在桂林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担任桂林《救亡日报》记者和副刊编辑。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广州,参加全国文协港粤分会领导的文艺活动。广州解放后,历任华南文联秘书长、广东省文教厅文化处处长、广东省文化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珠江电影制片厂筹委会副主任、中国剧协广东分会党组书记、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文化局局长等职。他是广州市文联第一、二、三届主席,为广东省和广州市文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广州市文联的筹建与成立,是广州市文艺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广州市文联的主要创始人——以欧阳山、华嘉为代表的老一辈的革命文艺家们,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接受先进思想的启蒙,三十年代就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左翼文化的大潮之中,有的亲历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有的在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有的在鲁迅等左翼文化名人的关怀下成长;有的在延安鲁艺接受培训,或参与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与演奏……他们的经历,波澜壮阔,感人至深。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鹏程在实地考察广州市文联筹委会原址时指出:广州本土的革命文艺,与中国革命文艺的红色心脏一起跳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探寻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根脉,牢记初心使命,将激励着每一个广州文联人奋发进取,永不停息!


供稿丨黄建中
编辑丨果果、南南、未来
往期回顾

◆唱响奋进旋律 文艺暖心助力

“礼赞最美逆行者” ——广州文艺志愿者致敬白衣天使

同舟共济 文艺战“疫”——致广州市文艺工作者的倡议书

◆广州市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开幕

广州文艺百家

◆潘伟行:戏剧艺术的朝圣者

◆张良:风雨过后是彩虹

◆陈永锵:墨酣色浓写铿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